
“赠人一束玫瑰,同染一身香氛……”衡水市爱之光公益协会办公区墙壁上,写着会歌《帮别人就是帮自己》,贴满了协会活动留影,组成大大的“爱”“爱心树”等造型。8月的一个午后,笑意盈盈的尹新梅热情讲述着爱心故事、介绍协会概况,像个“小太阳”,把温暖和快乐带给众多来访者,用满满的正能量感染着身边每个人。
事业上,她是改革开放大潮中的奋斗者,如今是一家新能源汽车销售公司的负责人、桃城区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家庭中,她孝老爱亲、做好后盾,收养照顾残障女儿30多年,支持儿子投身国防建功立业。20多年来,尹新梅带领“爱之光”千余名志愿者助残扶弱、传递爱心、服务社会,获得荣誉众多:衡水市慈善助残集体,衡水市十佳巾帼志愿服务组织,“红色社会组织”创建示范单位,桃城区巾帼建功先进集体、最美志愿服务组织……她本人多次受到衡水市民政局、妇联、工商联等有关部门表彰,是河北省燕赵榜样母亲、河北省最美公益人。
我们家是最团结的
尹新梅是“60后”,开朗敞亮,心里不存事,显得很“少相”。因排行老三,乡亲们叫她“三梅”,更多的朋友喊她“梅姐”。
“梅姐”是衡水市滨湖新区彭杜村乡王许庄人,出生在一个大家庭,姥姥、爷爷都曾跟着一起生活。父亲当过社办车具厂厂长,母亲在石家庄一家棉纺厂上过班,后来返乡。父母文化程度不高,脾气好,都有一副热心肠,5个孩子和睦团结,即便在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苦日子里,家里也没起过啥纷争。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尹新梅打小和男孩一样,粗线条、不计较,心思灵活,还有点“小调皮”。她从一年级就当班长,有组织能力,学习也不错。1980年初中毕业时,被改革开放商品经济大潮吸引,到父亲所在的社办厂上班,学会了操作机床,制作金属部件、半导体二极管等。后来父亲退休回村开商店,她跟着一起做生意。
20岁时,尹新梅结婚了。婆家是当村的,住一个过道。爱人老刘在精工机械厂上班,是家里老大,底下有两个小叔、一个小姑。新梅很快有了儿子,婆家成了四世同堂。婆婆在村里当过队长、妇女主任,很干练,对人也包容。新梅厨艺不精,进门后家务做得不算多。她会开拖拉机,干农活不惜力,“挂犁弄豁子耙地啥的,‘大地’都是我的事。”大家庭人多,无儿无女的姑婆婆在家一起生活很多年,家人们都处得挺好,新梅觉得很幸福。
王许庄村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做胶轮的,生意不错。尹新梅看在眼里,回家和两个小叔商量,1990年联手开了家“诚信轮业”,一直做到2012年。这20多年,她觉得“小有成就”。那时普通人每月几十块钱的工资,她厂里几十口人,每人每月能挣几百上千。
婚后十年分家,之后婆婆一直跟着尹新梅的小家过。老人88岁时在门口摔了一跤,腿摔坏了,儿女们轮流照顾,吃住都在新梅家。“我们是老大,婆婆有了病,跟兄弟们说,谁有钱就拿,没有拉倒。大伙都不计较,妯娌几个没分那么细过,都愿意多付出些。老宅给老三了,老太太头咽气说要回老家,两口子二话没说就把房腾出来了……可以说,我们家是村里最团结的。”
有毛病也得养活吧
尹新梅父亲回村后开的商店,选址在衡枣公路道边。“早先那地方是大坑。父亲把坑垫起来,在上边盖了三间房,是村里第一家在道边开商店的。”
1992年一个秋夜,尹新梅父亲打算早点关店,回去商量侄子九月初九结婚的事。收拾屋外纸箱时,他觉得手上发沉,搬进屋一看,被吓了一跳。里面有个两三个月大的女婴,裹着小被子,除了半袋奶粉一个奶瓶,再无他物。见孩子很瘦,脚上、头皮有淤青,便找村里大夫来看,认为是输液的痕迹,估摸着孩子有些问题。
“有毛病也得养活吧……”父亲商店里有草原奶粉、麦乳精,尹新梅拿来喂孩子。“小妮儿生吃,可是不怎么动,不会踹。”儿子已经5岁,有经验的新梅觉出这孩子不对劲。养了十几天,她抱着孩子到市里的医院检查,医生说孩子太小不好判断,不过胳膊腿没事,可能是体质弱。几个月后,孩子会动了,会哭,长得也挺俊,但说话晚,时不时“抽风”。待到一岁多,新梅带她去石家庄、北京等大城市的儿童医院检查,诊断是先天性智力发育障碍,有癫痫和多动症。癫痫可以用药物控制,改善智力没有办法。
“衡水有福利院,但我们从没想过把孩子送去。”尹新梅收养孩子,家里人都支持,有位娘家亲戚曾一度反对,后来见新梅执著,还是帮着给孩子上了户口。
孩子慢慢长大,能表达的很有限,说不成整句,癫痫好了一些,又出现暴力行为。村里人表达歉意的方式是送鸡蛋。早些年,尹新梅没少提着鸡蛋去给乡亲们赔礼。“有人当着面说话不好听了,甚至不经意一个嫌弃的眼神,都会让她发作,手边有什么扔什么,不管不顾的。”孩子五六岁时,甚至伤到过新梅。“那次家里胶轮着急走货,我在院子里忙着理货,没顾上她,孩子拿起一个胶轮扔到我头上,给砸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当时,新梅倚着墙默默流泪,半晌才缓过来,却没有责怪孩子。“她是我们的家人,身体有病,不会跟她计较的。”
尹新梅的家人都疼孩子。闺女10岁,新梅尝试带她去石家庄的特教学校。第一次没送成。“放下孩子后,老刘就哭,心疼,说不知闺女在那里会怎样。第二天就把孩子接回了家。”那些年,新梅一家拉扯这个孩子,都不知道怎么熬过来的。父母搭把手,邻里帮忙照看,新梅干活领着、送货拉着,开车不管到哪里都带在身边。孩子从小被照顾周到,干干净净的,不说话看不出有问题。新梅记得,闺女十几岁时,街上流行“一脚踹”马靴,老刘一心要给孩子买一双,领着她去了百货大楼。“那种靴子不好穿,孩子脚不会往下蹬,穿不上去,也就没买成,让老刘很郁闷。”
后来,尹新梅两口子还受过一次刺激,是亲戚家孩子结婚。参加完婚礼回到家,二人心里有些不是滋味,说,闺女要是好,咱们也当上姥姥姥爷了。说着说着,流下了眼泪。
闺女大了,有给说婆家的。尹新梅态度很坚决:不能嫁,舍不得。她知道身边有过悲剧。“孩子不会说不会道的,到了外人家得受多大委屈呀。那样太对不起孩子,咱良心上过不去,得负责任。”抚育多年,新梅觉得这个闺女跟自己亲生的没有区别,打定主意养她一辈子。
还有哥哥呢
在家庭熏陶下,尹新梅的儿子厚道善良,对特殊的妹妹爱护有加。这个“从小没有负能量”的孩子考上衡水中学的公费生,从浙江大学毕业后投笔从戎,现在海军某部任团职干部,立过1个集体二等功、3个三等功,是连续多年的优秀党员。
儿子争气,尹新梅并不居功,说是爱人老刘教育得好,“他在外边上班,懂得多,比我强……作为军属,我们现在好好做事,把工作生活安排好,不给孩子拉后腿,也算是为国家作贡献了。”
2012年,尹新梅母亲患病,在外地做汽车配件生意的姐姐回来探望照顾,也带着妹妹“换赛道”。新梅搬到市区,开了一家新能源汽车专营店。次年儿子结婚,爱人做脑部支架手术。那段时间,家里家外都是事。好在爱人治疗及时,没留什么后遗症。“就是像小孩一样,得精心照顾,每天按时吃药。”新梅给老刘买了7个小药盒,分好每天早中晚三次的药量,每次准备一周的,“喝水时还得嘱咐,让他小口喝。上了岁数的人,啥都得惦记……”成年后的女儿身高体壮,体重60多公斤,生活不能自理。新梅帮她洗澡、如厕,开始觉得力不从心,更担心的是安全问题。“咱不能让孩子在外边疯跑吧,万一受伤害怎么办。”
“家里照顾不好,不如出钱送她到专门的机构,由医护人员来照料。”尹新梅听说,衡水有为军属服务的康复医院,就带闺女过去试了试,感觉医院环境挺好,照护也不错,“花个钱还挺省心”。后来,她得知京大路上的精神病医院有了康复科,过去一看,那边是新楼,比之前环境还要好,而且分男女部,女部的医生护士都是女性,很专业,就把孩子转到了这边。“离家近,接送也方便。想孩子了就过去看她,接回家住几天。她待烦了再送回来。”
10多年来,闺女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将医护人员当成了姐妹。尹新梅在事业上放手打拼,把为闺女提供生活保障当作奋斗的动力。
“新农合有减免,保险公司每年也给一些。每月交些生活费,还有一部分不能报销的药费。感觉负担不是很重。”闺女住院,每年大约花费一两万元。尹新梅一直在给闺女存钱,还给她入了保险,“最不济,我们在衡水还有房子呢。到时候把房卖了,就是孩子的养老钱。不过就算没我们了,儿子儿媳肯定会管她。”
如今,尹新梅的儿子在外省成家立业,儿媳是中学教师,孙子10岁了。她笑称,儿子捐给了国家,孙子捐给了亲家。“平时见不着,想孙子了就打视频电话。”家里人叫啥名字,闺女都知道。小孙子也知道,这个姑姑是自家人。
多年来,儿子每次回老家,买的衣服、吃的,都有妹妹一份。尹新梅一开始觉得没必要,因为自己也买了不少,后来不再拒绝。“这是心意,高高兴兴收下。”有天夜里12点了,儿子还打来视频电话,说部队放假在逛夜市,发现衣服都特别便宜,“看来那边买卖不好干,咱们就贡献点。”他给父母和妹妹每人买了两身。
当初儿子恋爱结婚时,尹新梅很郑重地谈到女儿,让他务必和对方说明情况。后来儿媳上门,新梅又提。儿媳说,妈妈您放心吧,妹妹是家人,以后就是我们管。
要为社会做些什么
2004年,儿子上了大学,闺女去特教学校,尹新梅的时间精力相对充裕了一些。抚育特殊的女儿多年、得到很多帮助,她心存感激,总想为社会做些什么。
王建成是尹新梅合作多年的生意伙伴,也是她的“引路人”。从那年一起慰问老人献爱心开始,尹新梅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她最初是参与者,很快成了组织者,凝聚起身边越来越多的同学、同行、朋友,携手共进。
20多年前,尹新梅还没有买车,经常骑摩托车下乡,通讯也不太方便,信息相对闭塞。除了朋友们之间口口相传的社会求助信息,大家还听收音机,在河北交通广播“992大家帮”节目中获取公益线索。尹新梅、王建成和朋友们经常到高速路口或指定地点,接收社会捐赠的轮椅、生活用品等,再一一送到衡水各地的困难家庭中。
数年下来,尹新梅的爱心团队发展到近百人,活动影响逐步扩大,引起相关部门关注,除了肯定鼓励,还给予帮助引导。2012年,衡水市民政局工作人员拿出样本,指导尹新梅和朋友们明确宗旨、起草章程,建立组织架构、制订管理办法,让他们的爱心活动开展更加规范。经过3个多月的筹备提升,衡水市爱之光公益协会于当年10月12日正式注册成立,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
民间公益组织的运作和普通公司运营不同。除了广泛开展社会活动,还有整理账目报表、会计审核、提交各类证明等流程,一年一度的年检曾让尹新梅犯过愁。后来,“爱之光”吸纳了一家财务咨询公司为爱心企业,协助开展相关工作,她才感觉轻松下来,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越来越多的爱心公益活动之中。
自己淋过雨,就愿意为别人撑起一把伞。尹新梅深知家有残疾孩子的无奈和无助。“爱之光”经常去养老院、福利院、特教学校等地,积极配合各级妇联、团委、民政等部门,在传统节假日、纪念日等节点常态化开展慰问活动,对弱势困难群体尤为关注。
帮助杨丽欣、种茂哲等急性脊髓炎、白血病患者筹措治疗费用;帮扶侯店乡患病退伍军人王连鹏,慰问深州百岁抗战老兵、老地下通讯员;对点帮扶五开河村孤儿杨少校、诸葛店村张宇墨、桃城区贫困儿童张博涵……2019年,“爱之光”在衡水市人民公园、衡百国际组织现场募捐、书画义卖等活动。疫情期间,慰问医护人员、交警、环卫工人等一线工作者,送去口罩、消毒液、洗手液等抗疫用品。2021年7月,河南遭遇特大洪灾,组织向灾区捐赠帐篷、矿泉水、食品、蔬菜等生活用品,共计9卡车!
2022年3月,“爱之光”创办“爱心书屋”,现有图书近5000册。5月20日,成立“爱心红娘服务站”,尹新梅和盖凤莲、王爱国等10名会员参加河北省婚姻服务行业协会组织的专业培训,获得“社区红娘”证书,设立了10个爱心红娘服务站,现已发展到13个,免费提供匹配牵线、恋爱辅导、情感分析救援、婚后情感咨询等服务,每月都有线下相亲会。
2023年,桃城区妇联招募爱心代理爸妈,“爱之光”10人报名,组成“爱心妈妈团”,一对一精准帮扶衡水市高新区中学10名特困学生,专人负责、定期回访。代理妈妈们带孩子游览衡水博物馆、园博园,购置羽绒服、棉鞋、棉袜、书籍、学习用品等。关爱呵护下,孩子们变得更加懂事、爱学习,进步很大。
近两年,“爱之光”做爱心助农活动较多。帮县里农民卖杏,尹新梅带着志愿者们一大早去果园,顶着烈日动手采摘,装车运回衡水后各处送货,回家已近23点。去年冬天雪后,她和3位志愿者帮农户卖大白菜,下到地里把裤腿一挽,掀起塑料布,冒着寒风一棵棵砍菜。土豆、山药、大葱……只要有农户求助,尹新梅就发动会员们购买,她亲自开车到地头搬运。
扶危济困、抗疫赈灾、拥军优属、环保宣传,助学助老助残助农……20年多来,“爱之光”开展爱心公益活动上千次,累计捐款350多万元,资助70多名贫困大学生,帮扶困境儿童、孤儿近50名,向山区捐赠图书10余万册、衣服15万余件。
如今,衡水市爱之光公益协会志愿者已发展到1000多人、爱心企业109家,理事单位10家,覆盖建筑工程、酒店餐饮、商贸、教育、法务等各行各业。协会办公场地400多平方米,有会员活动中心、会议室、图书室、书法工作室等空间,建起了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组织架构有党支部、宣传部、财务部、志愿者管理部、妇联等部门,还有徒步队、舞蹈队、模特队、合唱团、锣鼓队、理发组等,在饶阳、故城、武邑、深州、冀州、枣强等县市区设立了办事处,与河北省慈善总会及石家庄、保定等十多个地市的社会组织达成合作意向,影响越来越大。
这些年,尹新梅经常外出学习,有了“人人公益,公益人人”的理念,每次搞活动都按照项目化运作,广泛发动、认真完成。“爱之光”有大小不同的几个微信群,大家事先在群内接龙、报名签到,执行会长负责对接需求、敲定细节,根据参与人数估算活动规模、场面、时长等,具体分工。最近举办的“迎八一”拥军联谊会、“七夕”大型公益相亲联谊会等,就是这样组织的。
尹新梅的想法很简单,用平凡人的能力,去帮助有需求的人。她说,自己没想得到什么回报,就觉得帮助别人是自己的责任。但凡有求助,她都会第一时间赶到,带去慰藉与温暖。“在别人低谷的时候,伸出手帮一下,就能让一个人走出来、挺过去。大家都来关爱他人,奉献爱心,一定会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图片张占祥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