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初,景州出了个文武兼修的才子,他就是清顺治辛卯(1651年)举人、辛丑(1661年)进士张衡。张衡字晴峰,上官村(今景县王谦寺镇大上官村)人,历工、户二部郎,先后主持山西乡试、巡视两浙学政,官至陕西榆林东路道员(正四品)。令家乡人骄傲的是,张衡无论做京官,还是治地方,都有很好的名声。康熙三十年(1691年)陕西中部大旱,独张衡治内连续两年有秋。离任时,百姓夹道相送。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噶尔丹叛乱,张衡以六十九岁老迈之躯,执戈贯甲,捍卫疆界,时人誉之班超再世。
康熙庚戌(1670年),张衡已在京履职十载。京城士子敬其人品才学,多与交往;因爱好古董玩物,还结识了一位姚姓贩子。
是年五月大五那天,姚贩子叩门,说有古琴一张,请张部曹掌眼。张衡将他迎进门来,令书童打开窗子、洒扫厅堂,之后整理衣冠,双手接过古琴,轻轻放在几案上。
张衡仔细端详,顿觉眼前一亮:尽管琴床不洁,但梅纹如龙蛇盘复,隐约可见;大宋皇家“宣和养正”钤款,宛然在目,果真一张宋传古琴!他早听坊间传闻,大唐巴蜀雷威,是制琴巧匠,每欲制琴,必于风雪之夜,坐于松林深处,听松涛呼啸之声,辨悠扬连绵之音,取豫章之质为琴材。雷氏琴世称雷琴,音色纯正清幽,学人雅士竞相追捧,以得而藏之为荣耀。看那钤款包浆,定非寻常之物。张衡不能自已,竟折了木屐的齿子。他调弄七弦,试弹一曲,果然逸响脆冷,音色饱满。姚贩子见张衡如此兴奋,当然出了不菲的要价。张衡一口应允,倾囊买下。第二天,张衡抱琴送至东吴名匠张亮琴铺,经过一番清洁调试,愈发古朴典雅。张衡摩挲把玩之间,于琴侧逼仄处,又见“大唐雷氏斫”四字款识。张衡大喜,自语道:“司马相如有绿绮琴,视之如命;蔡邕获焦尾琴,爱之如子,我张衡得此至宝,后半生就要与之为伴了。”张衡将雷琴敬置中堂,真想仿米颠拜石,也拜上一拜。在张衡看来,这是进京十载,最值得庆贺的雅事。
既然是雅事,就得与挚友共赏。于是展纸提笔,修书三封,令书童投送田雯、王士祯和陈维崧,邀三人月望之日,雅集小酌,鉴赏古琴。田雯字紫纶,德州人,诗文饮誉京师山左,官至户部侍郎,此时就职内阁中书舍人。王士祯字贻上,自号“渔阳山人”,籍贯山东新城,蒙康熙帝召对,官至刑部尚书,引领清初文坛数十年,时任户部侍郎。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人。其父陈贞慧尚气节,为“明末四公子”之一。陈维崧上宗庾信,下尚唐初四杰,经他用过的词调有四百余种,词作量达一千八百余首,为古今之最。其词气脉沉雄敦厚,坊间竞相传唱,史称“自唐开、宝后无与抗”,是“羡阳派”的代表人物。后入京,蒙康熙帝召见策问,授翰林院检讨,参修《明史》。此时尚未出仕,正逗留京师。三人论德操文章,都是大清屈指可数的国士。在张衡心里,三人是惺惺相惜才子,更是同气连枝的朋友。
皓月当空,燥热退去,张家别塾风清气和。王士祯、田雯应时而至,正待品茶,门子将一封书信交给张衡。张衡看罢书信,面带遗憾,对二人说道,其年兄热病在床,不能赴会,随书赐诗一首。随即朗声吟诵:
白项老鸦啼上树,街南北风几时住。
黄尘十丈眯杀人,三日不得洗袍袴。
张侯贻我玉版笺,要我秃笔吟么弦。
龙香蛇蚹百不见,出语那得清而圆。
黄金之台作平地,十到长安九败意。
恒山道士说兴亡,焦桐何知尔许事。
来朝手拨压博茶,拟倩雪甀烹葵花。
请君暂鼓玉练琐,使我耳畔闻爬沙。
绣靴女伎轻学此,口曲不是筝琵琶。
诗调皮风趣,通俗清纯,可谓嚼金漱玉。三人连称“好诗!好诗!”说笑间,已步入庭院。只见月光似水,纱灯流彩,三张几案南向,呈半圆次第摆开,一色的菜蔬酒馔、文房四宝,首席右侧置琴案,各有童仆侍立左右。王、田二人暗自思忖,可畅饮,可啸咏,可抚琴,可赏月,难得张户部匠心独运。张衡环视左右,感叹道,今夜月圆风清,只惜玉璧微阙。王士祯道,不知仁兄何出此语。田雯道,我倒猜得五六分。张衡道,仁兄不妨说来。田雯道,一是其年兄因病未到,二是一人远在山左,不得邀请。王士祯恍然大悟:莫不是诸城李澄中!张衡抚掌道:知我者,二公也!世传二公与澄中兄三足鼎立,为“山左三大家”,二家光临,尚缺一家,岂非憾事耶!恭请部堂、中书二位大人饮酒赐诗!三人才华横溢,皆是拟题诗文、立就千字的人物,饮酒酬答间,皇皇诗篇已置于几案。
张衡自度成曲,抚琴畅吟《雷琴歌》:
十载金门容吏隐,一卷南华伴瑶轸。
行厨几日冷晨炊,古怀幽赏还无窘。
为郎白发将如何,樽前放眼仍高歌。
爱客尚能蔬笋共,瓣香篆袅茶烟和。
姚家平头颇解事,囊底金石富文字。
耻随负贩走市门,时携绿绮来萧寺。
五月五日凌晨起,高槐疏藤斗青紫。
呼童洒扫静垂帘,玉案拂拭如秋水。
此琴适来置堂中,仓皇屐折蓬窗底。
梅纹蛇蚹连胝胼,宣和养正印宛然。
一弹再鼓发逸响,脆冷轻松音独全。
急趣奚囊脱相赠,古桐归我成因缘。
金徽半落无颜色,龙龈剥蚀窳且仄。
非无焦尾承冰弦,胶漆支离苦缩瑟。
吴门有客雅擅能,咄咄欲逼威霄名。
许我重整手持去,郢人之斤何纵横。
大唐雷氏有记注,隐跃乃在偪侧处。
借非朴斫谛视久,真款秘藏那得遇。
吁嗟念尔历千秋,浩劫茫茫谁复收。
护持自是鬼神力,兴亡阅尽如浮沤。
狂呼欲学怪石拜,摩挱珍重逾琳璆。
昔闻半璧开新朏,方杖蝶帖同一弃。
我今髹湔将无同,神物寄托良有意。
此举一解从前嘲,还尔元来混沌气。
田雯崇尚南宋词人姜夔,谙熟音律,尤善琴瑟,亦如张衡,度曲自唱。一首《雷琴歌为张晴峰作》,可谓天籁雅音:
孤桐三尺历千载,张子入市偶得之。
众星剥蚀浑莫辨,色如苔藓多瘢胝。
白日摩挲夜画肚,劚自何人遗今兹。
不妨故物遭槅剖,经营妙绝般与倕。
是时坐客避十舍,横刀快斫生蛟螭。
多年风雨伏其腹,舂撞崩裂毛发吹。
背署宣和养正字,点窜到薤峋嵝碑。
名曰大唐雷氏制,巴蜀巧匠西南陲。
我闻雷威雅好古,杂花亭舍无人窥。
断琴成纹蛇蚹走,雾中翠嶂连蛾嵋。
呜呼!
此琴有鬼守汤盘,孔鼎同攀追不然。
唐宋兴亡吊陈迹,斜阳蟋蟀秋声悱。
金石劫火况枯木,今之存者宁无疑。
涂以福髹絃则七,伧父嗤点何其卑。
太古遗音在指爪,什袭瓦缶徒尔为。
爨下弃材世莫惜,广陵绝调群岂知。
蝙蝠宵飞月皎皎,踯躅叶大风飔飔。
看余一旁意骚屑,承颏拄肘听颖师。
歌声伴着琴声,时而清幽深沉,时而激越高亢;时而春风化雨,时而东风浩荡,这是雷琴的音色、动人的韵律,是隽永如缕的文脉,更是友情、才情的交融与和谐。张衡、王士祯沉浸其中,不由得移步踏足,翩翩起舞。待田雯歌罢,王士祯吟五言一首:
《张晴峰户部得雷氏琴》:
枯木向千载,中有太古音。
君子重拂拭,寄此山水心。
闲庭何萧条,苔色上衣襟。
炉烟方断续,房栊杳森沉。
遥怀托散畅,古调删哇淫。
良以辨廉志,讵必徽黄金。
相赏在松石,潇然风满林。
三人饮酒品诗,抚琴歌咏,直到冰轮西坠,月照东厢。
接下来十几日,张衡于公务之余,修书近百封,寄大清名士索诗,并请李澄中为即将成书的《雷琴诗集》作序。一年后,得诗百篇,集成面世,坊间竞相传唱,京师“洛阳纸贵”。
作者:邓文华 编辑:李耀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