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氏青山登临
衡水日报
2024-04-08 10:36
进入 滏阳花 阅读更多内容

清明节,路过窦氏青山,就登上去看看春景。


这是方圆几十里的至高点,在汉代更是齐鲁燕赵地区的人工至高点,虽然不过简单的堆土。据说当初高三十丈,相当于今天三十多层楼高。这个高度被附近城市的钢筋水泥建筑超越,是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了。


窦氏青山不但高,还大,周长曾有一千六百多米。虽是土山,当春夏长满了茂盛的草树,又是名副其实的青山,青,古代也指绿色。窦氏青山再早叫青冢或青塚,青绿色的坟,和内蒙古的昭君墓叫青冢是一样的表述。


如今的窦氏青山,历经两千年冲刷取土,只有二十多米高四百多米周长了,而且还留下峰峦沟壑的外形。不过在周围坦荡辽阔的平原上仍是突出标志,站在山顶能看到四面八方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麦田。这里多松软的沙土,植物繁茂。地图上附近的村名,叫“青林”“桑村”“野望”的十多个村落簇拥成群,也证明了青山并非荒漠里的独青。


窦氏青山的墓主是汉文帝皇后窦漪房的父母。窦漪房,就是历史名人窦太后,是汉武帝的祖母、汉景帝的母亲、汉文帝的妻子。窦太后的父亲叫窦青,窦青经常到这里的水塘中捕鱼,不慎淹死了,就掩埋在附近。窦漪房做了皇后曾回家祭祀,深感多年尽孝无力。她的婆婆薄太后也就是汉文帝的母亲,很同情窦漪房的不幸身世,就追封她父亲为安成侯,并下诏征用民夫挖掘周围的泥土堆起大墓冢。安成侯墓就是今天的窦氏青山。


传说,当初窦漪房要求,土山一定要足够高,她在长安城上能看到父母的坟顶才能寄托自己的哀思。从此可以在这里西望长安,在那里东望青山。


谁家的女儿,能做到荣耀的太后?谁家的女儿,又对父母寄予了这样的深情?矗立在大平原上的窦氏青山,不但标志了地理最高点,也成了孝德象征,当然,也是特权象征。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确定了以孝治天下,后代皇帝的谥号都有孝字。汉文帝叫孝文帝,汉景帝叫孝景帝,汉武帝叫孝武帝。这座土山,格外凸显了孝行。两千多年来,窦太后的故事被周围几十几百里的乡民传说着,潜移默化影响了众多百姓。


站在青山上,可看到几十个桥墩排列着从西南向东北延伸,这是跨越南北向韩河的一条高铁,不远处还有货运铁路、高速公路经过。繁忙的交通运输线,给大平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其实,窦氏青山附近早就是交通要冲、战略要地。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向东通齐国,向西通魏国,却河流沼泽相连成片,只能靠渡船通行,于是渡口位置也就特别重要,魏国就在这里建筑了观津城镇守。青山向西千米处是今天称为“观津”的村庄,应是古观津城的位置。津者,渡口也。


先是魏国占领着观津城。齐国军队从东方涌来夺取了渡口,重创了这里的守军。后来秦国军队从西方奔袭观津城,这时守卫观津的已是赵国兵力。秦军占据观津城后又归还了赵国,然后秦赵联合,从观津出发向东攻打齐国。赵国后来把观津城封赏给了名将乐毅,也是为抵挡齐国势力。


观津城的地理军事优势,聚集了大量军队和百姓,窦漪房的家就在这城里。窦漪房虽没经历秦朝的暴政速亡,以及群雄逐鹿的混战,但战后的废墟和贫困她是亲身经历的。


刘邦时期,吕后要选配宫女,于是天下选美。家在观津城的窦漪房因为长得漂亮,被官吏选中。当时她大概已父母双亡,被选中就要出发的时候,弟弟窦广国找来了,姐弟俩在驿站吃了顿饱饭,然后她含泪上了官车西去长安。弟弟在观津难以存身就去南方下了炭窑,做很苦的工。多年后,幸运的窦漪房成了皇后,弟弟听说后找到长安,姐弟俩才团聚。


正是战乱和家庭的苦难,促使窦漪房这个女子养成了慈悲和善的心肠。她不一定有多高的学问,但凭着经历和良知,她接受并坚信了当时流行的黄老之学,认定皇家权力必须谦卑,施政应清静无为,千万不可好大喜功劳民伤财。


她的丈夫汉文帝早年不受待见,分封到代国,后来宫廷斗争腥风血雨才轮到他来收场。他也接受了黄老之学。夫妻都尊崇黄老之学,从此,宫廷宽和,民间安居乐业。后汉文帝驾崩,儿子汉景帝继位,窦漪房信奉的黄老之学更成了执政纲领,于是朝野安宁和乐,财富剧增,这便是盛世文景之治。


这时候,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受到了推尊皇权的儒家挑战。主要人物是老儒辕固生,在朝廷公开跟窦太后争辩甚至争吵起来,辱骂黄老之学。窦太后十分生气,但也没动刑罚,而是设计了报复辕固生的办法,就是让他下猪圈跟猪搏斗。汉景帝则悄悄给了辕固生一把尖刀,结局当然就是辕固生全身而退,也算给了窦太后面子。如果对比几十年后汉武帝的朝堂,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辩解就被宫刑、董仲舒因为草稿被偷被举报就下狱,窦太后可谓明智和仁慈。


据司马迁记载,窦太后是清河国人,董仲舒是广川国人,清河、广川,都因河水得名。看今天的地理遗存,一条清凉江连通了两人的村镇,相距不过七八十里,但两人思想观念截然不同。窦太后坚守黄老之学,董仲舒坚信天人感应的公羊学。但在秦皇汉武之间,无为而治主持了天下太平繁盛的,却是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女人。


窦漪房的孙子刘彻继位后,虽然儒家朝臣怂恿汉武帝试图撼动黄老之学,但慑于太皇太后威严,不敢有大动作。直到几年后窦漪房仙逝,青年汉武帝才放开手脚重用儒生穷兵黩武劳民伤财,走向自己晚年的罪己诏。当初首先被重用的儒生就是董仲舒。


替青年汉武帝撑腰打气的董仲舒,决断地宣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鼓励汉武帝放心大胆干一番事业。不过后来觉得汉武帝有些蛮干,就又借口天帝降下了灾异吓唬汉武帝,可惜董仲舒不是窦太后,怎么吓得住呢?


站在窦氏青山上眺望不远的观津村,感慨颇多。据说,这座土山曾吸引过很多盗墓贼“光顾”,却因为土山太大无一得逞。其实,凭窦太后的为人肯定不会埋入什么珍宝。薄太后为她做主,有劳当地百姓为她堆起这座土山,并迁徙一些农户守护就够扰民的了,她怎么肯再厚葬父母呢。因为她的发达,在观津城的本家子弟都奔她而去,她也的确重用了几个,也偏袒过他们,但总体上没破朝廷规矩。


窦太后坚信黄老之学,有母爱的天性和直觉,也有她苦难中的理性。她的谨慎宽宏,不但感动了婆婆,也相夫教子成就了西汉几十年的盛世,被后世官府和民间敬重,她父母的土冢也就被持久保护下来。如今,青山西北两侧是两三千人的大村落,名青冢村,据说还有守护陵园者的后人。汉朝之后又经历了很多兵荒马乱,这里的守陵也就成了个说词。众多村民总要生活,填坑垫宅基没处取土,去挖青山也很常见,百姓收回被征用的泥土并非没道理。不过几十年前人们硬生生把土山南侧切掉半拉,清理出很大的平台办起一所中学,就不妥了。后来窦氏青山被列入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才维持了现状。近些年,民间人士在学校旧址上又盖起不少寺观,每年三月三还举办声势浩大的庙会,足见百姓对这座孝山热情不减。


阳光下的青山表层,一些小草在冒芽,树枝在开花。是啊,两千多年了,这座土山肯定延续着古代的花草种子。


在青山上四面八方看个清楚就下来了,因为山上的游人有点多,然后又在平地上仰望片刻,算是对两千年孝德遗迹的敬意。


作者:陈述  编辑:李耀荣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衡水乡村记忆|源于窦氏青山墓的千年古村落——青冢村
文化
豆神教育窦昕不断布局AI软硬件,带来AI赋能教育新范式
财经
衡水人主导了两汉思想
文化
窦太后与文景之治
文旅
老师给我的再教育
文化
对话故乡无言的瑰宝(一)
文化
“杂技大王”于金生:让衡水野生动物园成为梦幻王国
社会
“白瓷鼻祖”复窑 “大唐瓷都”重塑
天下
河钢加快“钢铁向材料、制造向服务”转变
天下
以旧换新正当时,澳柯玛超薄平嵌冰箱囤鲜一步到位
财经
去APP浏览更多内容
河北衡水:方寸壶中绘蛇年 产品远销海内外
新华社评论员: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重要讲话精神
学习卡丨致敬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微视频|警徽熠熠 擎旗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