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6日至17日,来自全国各地200余所学校的近3000名教育同仁来到衡水中学,参加全国高中教师专业发展论坛暨2024高三一轮教学策略研究衡水中学现场研讨会;
10月5日,衡水中学举行2023年“校园开放日”,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等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2万余名中小学生、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观;
11月22日至24日,全国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督导研修班暨衡水中学现场研讨会成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129个单位的600余名代表,共同探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
衡水中学缘何吸引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前来参观学习?
多年来,衡水中学始终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在“深”字上下功夫,在“新”字上做文章,构建了学科教学和校园文化相融合、家庭和社会相衔接的实践育人机制,逐步探索出具有衡中特色的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育人新模式。
理念先行 “激活”五育融合的“切入口”
“五育融合”是当前及未来基础教育改革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之一,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育人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变革与发展的要求。
衡水中学党委书记郗会锁说:“学校成功的关键在教师和学校的精神。”正如衡水中学的校训“追求卓越”,在郗会锁看来,就是不流于世俗,不甘于平庸,不止步于优秀,努力做到更好。
衡水中学通过价值理念的融合方式把党和国家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中华优秀文化有机融入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和制度建设中,在基于学校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创新提出了“有利于学生成长、有利于教师提升、有利于学校发展”三大办学标准,“精神立校、文化治校、创新兴校、实干强校”四大办学战略,“大安全观、大德育观、大课程观、大考试观、大发展观”五大行动指南,以及“六知六爱六荣”教育等办学理念,构建起具有衡中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四大发明的石雕、孔子的汉白玉雕像、展现古人智慧的日晷,镌刻着“立德”“立功”“立言”字样的文化石,种有各类作物的百草园等硬件文化构建了环境文化大格局;一切活动皆课程,充分挖掘每项活动育人功能的软件文化,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衡水中学,处处都是德育课堂。现在,已有包括十八岁成人礼在内的70余项精品德育活动。
每年举办师德论坛,开展德育创新标兵评选、十佳师德标兵评选、魅力班主任评选;学生们每天都要开展“三省十问”生涯规划,还定期开展十佳班长、十佳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在衡水中学,人人都是德育老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多次强调“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
每年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时,便是衡水中学学生在劳动基地里最忙碌的时候,挖坑、栽苗、浇水……大家配合着,亲手种下各类作物。2022年,学校启动了占地超1300平方米的劳动基地。基地按照班级数量将其划分给各个班级,学生亲自参与种植、管理和收获,既能体会劳动的过程、感受收获的快乐,还能学到植物生长的知识。此外,学校为拓展劳动教育资源,编辑出版了《衡水中学劳动教育读本》,并将各行各业的学生家长吸引到学校劳动教育工作中来,增强家校合作,协同育人。2021年7月,学校经过自主申报、上级部门资料查阅以及实地考察等,获评河北省第一批劳动教育试点学校。
“无体育不衡中,无活动不衡中,无歌声不衡中”,是衡水中学的育人理念,更是构建学科教学和校园文化相融合、家庭和社会相衔接的综合劳动、实践育人机制。
在这里,不仅有包括飞扬合唱团、钢琴社、管乐团、民乐社、舞蹈团、国画社等在内的110个艺术社团,还有涉及科技、艺术、体育、学科竞赛等内容的150余门校本课程。
今年暑期,衡水中学学生在体育、奥赛、社团、科技等各类赛事中屡获佳绩,共获得347项省级以上荣誉奖励。其中,世界级奖项12项、国家级奖项168项、省级奖项167项。
今年,衡水中学还荣获“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普活动优秀活动基地校”“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等10余项国家级、省市级荣誉。
融入教学 立德树人的使命所在
在第32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中,衡水中学共夺得金牌15枚、银牌4枚、铜牌1枚,6名同学进入国家集训队并保送清华、北大,奖牌人数、金牌人数、集训队人数位居全国第一。
在第40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中,学校8名学生夺得金牌,5名学生获得银牌,金牌人数位居全国第四。其中,学生王沛然以河北省最高分入选国家集训队,并保送北京大学。
在第37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中,学校12名学生获得金牌、8名学生获得银牌、1名学生获得铜牌,郑嘉祺、马世舟、魏兴旭3名学生入选国家集训队并获北京大学保送资格。此次比赛,衡水中学获得的金牌人数位居全国第一,入选集训队人数位居全国第二。据悉,河北省在此次比赛中集训队队员和金牌获得者均出自衡水中学。
一组组数据,记录着衡水中学教学成绩的连年攀升。
五育并举并不是相互独立,而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系统性工程,德育起着灵魂和指导作用,智育则提供知识技能的准备和智力支持,是实施其他教育的基础,而智育的核心在于课堂、在于教学质量。
衡水中学积极开展课程综合化教学和主题情境教学,全面推行“一课三备、两候、三情、四声、五实、六度”好课体系,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注重学科间、跨学科内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积极推进领域内的跨学科融合。
校长王建勇表示:“教好书、育好人是我们的使命和担当,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者,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主导作用。好老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与课堂教学质量紧密相关。”
创新开展师德报告会,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师德建设监督体系;开展“青蓝工程”,充分发挥老教师、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衡水中学多措并举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努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培养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深化新时达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明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方向——从“知识评价”转向“素养评价”。五育并举下的学生评价,应当开展“真实性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进行过程性观察、记录、分析,客观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发展状况。
为此,衡水中学建立了完善的学生成长电子档案、学生健康电子档案、学生期考电子档案、学生在校消费档案等,形成全过程数据;加强对学生爱国情怀、创新思维、体质达标、审美能力、劳动实践等方面的评价,强化其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导向作用,驱动学生更加关注个人成长过程,引领其制定个性化的生涯规划。
搭建平台 撬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点”
“我们教育和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在衡中养成的梦想力、激情力、吃苦力、抗压力、专注力、凝聚力、自律力、坚持力,再加上保持在衡中养成的好习惯,全面提高综合素养。”郗会锁说。
“当清澈的衡水湖湖面呈现在眼前时,我们欢呼雀跃,大家一路走过来了……”在衡水中学学子心中,衡水湖是一个特殊的存在,40公里远足是衡水中学每个学生的必修课。
为了引领学生走出校门、亲近自然、磨砺意志,每年春季,衡水中学都会组织学生远足,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与追梦。目前,该活动已经成为衡水中学的一项品牌活动。
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背景下,课本剧改编是衡水中学语文教学培养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成功尝试。在河北省第21届中小学经典阅读读书活动中,衡中教师的作品《百合花 哦,香雪》荣获优秀课本剧一等奖。该剧还曾在“教育部首批领航工程信金焕教学思想研讨会暨河北省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研讨活动”中展演,获得与会领导、专家的一致好评。
讲述青春故事,演绎心路历程,破解成长烦恼。校园心理剧一直以来也都是衡水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品牌活动。自2009年起,衡水中学已连续举办了14届校园心理剧活动。
校园心理剧是学生们表达自己真实内心感受的舞台,学生们将生活、学习、交往中的心理冲突、烦恼与困惑编成“小剧本”,将“大道理”用心理剧的形式表现出来,反映真实的高中校园生活。心理剧能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认知、自我调适、自我接纳,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五育并举,用“心”育人。心理剧的呈现其实只是衡水中学对于学生人文关怀的一个缩影。
副校长王文霞介绍,衡水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多年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525我爱我”心育工作模式,充分运用心理教师等5支队伍,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等2个系统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5个路径,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让学生更加阳光、开朗、自信、充满正能量。同时,创新开发了“心理预警系统”,织密学生心灵“健康网”,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截至目前,已有15位专职心理教师。
学校做品质教育,育时代新人;学生一路向阳、健康成长。或许衡水中学吸引全国各地专家学者来此参观学习的答案就源于此。
奋楫扬帆风正劲,勇立潮头逐浪高。放眼未来,衡水中学将牢牢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机遇,精准实施具有衡中特色的教育导向、教育方式、学生管理、学校管理“四个转变”行动计划,奋力实现学校教育事业跨越发展新局面,续写衡水教育事业新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