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忆|崇文尚武的武强县大王庄村
衡水日报
2023-10-26 14:45
进入 文华衡水 阅读更多内容

大王庄村牌坊。刘金英  摄


在武强县东孙庄镇大王庄村的南街口,一个充满古色古香气息的牌坊特别引人注目,上端有“大王庄”三个白色大字,两边则是一副醒目的对联,上联是:竭忠好善先贤垂懿范,下联是:尚武崇文后俊兢自强。


大王庄,原是王姓地主家的一处空闲庄园。明永乐二年,一个叫张敬祖的人从顺天府三河县迁徙至武强,落居此处立村,将该村取名王家庄。后来,随着村中人口的增多和名门望族的崛起,民间称之为“大王家庄”,简称“大王庄”。目前,该村张姓仍是大户,有208户,902人,并有赵姓、杨姓、崔姓、孙姓、段姓、王姓、董姓、郭姓、李姓、徐姓、刘姓、韩姓等65户277人,形成了一个与张姓和谐相处,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大家庭。


名门望族“张半朝”


张氏家族迁徙武强定居后,一直遵循“诗书传家”的家训,注重家庭教育,不仅人丁兴旺,且涌现出众多忠君爱民的朝廷命官,成为远近闻名的名门望族。据统计,从清初年到清末的260多年里,大王庄张氏家族蔓延到县内堤南村、张法台、五祖寺等10多个村庄及深州、饶阳、肃宁的一些村庄。在以大王庄为中心的武强县张氏家族中,先后有84人在史志书中有所记载,或为官,或为将,在朝廷或直隶、河南、山东等13个省为官,足迹遍布半个中国。自此,张氏家族名闻乡里,有“张半朝”之称。


大王庄张氏家族,历史上不仅出的官多,且多人以“忠君爱民”而彪炳史册。官位最高的是两朝重臣、官居二品的张渠(1686-1740年),自幼勤奋好学,25岁中康熙辛卯科(1711年)副榜。曾任太常寺博士、兴平仓、大通桥“两仓”钦差、刑部江南司郎中等诸多要职。任上,忠言上疏多被采纳,深得雍、乾两帝器重。后人将其奏本收集、整理成《张中丞奏议20卷》,其任职和主要政绩,在《清史稿·高宗本纪》中有较为准确的记载。


在大王庄张氏名门望族中,比较显赫于世的还有张镇之妻、诰封太恭人的罗氏女。康熙二十八年,北方大旱,在朝廷鼎力救灾之际,罗氏在捐谷救济当地灾民的同时,还率人捐谷两千石到山东赈恤灾民。直隶巡抚于成龙闻知后奏明皇帝,奉特旨赐张家“一门好善”的旌匾,并于康熙三十年在武强县城十字街之南街建石牌坊以示对张氏家族的褒奖。


清代,张氏名门望族中,许多在社会上有影响的人被尊为乡贤。武强乡贤祠中供奉的自北魏、北齐、唐、元、明、清6个朝代中的名宦13人,其中“张半朝”中就包括张镇、张星耀、张星法、张星辉4人。


民族精神梅花拳


说起武强梅花拳,还真有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鸦片战争后,邢台地区威县翟家庄武艺高强、忠勇爱国的梅花拳传人李廷玉、李廷桂兄弟为抵外侮,率众焚烧了洋人的教堂,打击了洋人的嚣张气焰。清廷官兵屈于洋人的势力,调兵捉拿李氏兄弟,李廷桂被捕入狱。李廷玉逃到武强县大王庄,在该村的真觉寺中栖身。他见这一带的人们有练武的习惯,便设立拳场,和人们切磋技艺练起梅花拳来。期间,李廷桂在狱中被救出,流落到山东梁山一带,后打听到哥哥在武强教梅花拳,便日夜兼程赶来大王庄村与之相聚。从此,兄弟二人便一起传授梅花拳。在武强,先后涌现出任起元、段步元、赵锡三、赵泰和等20名梅花拳高手,被民间誉为“京南二十大侠”。


武强梅花拳经过历代拳师和众多习拳者的大胆探索,反复实践,千锤百练,潜心钻研,集各派之长,创出了一整套科学拳术,成为中华武术宝库中的瑰宝。尤其是近一百多年来,武强梅花拳在冀中声名远扬。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武强作为冀中梅花拳活动中心,像传统武强年画一样,正在引起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2007年,武强县大王庄村外出打工的梅花拳传人赵世德、隋万江等人,在北京收受了俄罗斯、意大利等国家的丹尼、萨沙、瓦罗佳等一批“洋弟子”。他们和师傅到武强一起过年,春节期间在武强与梅花拳高手共同切磋梅花拳技艺,以拳会友,成为武强梅花拳活动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抗战年代堡垒村


大王庄村,由于有崇文尚武的深厚文化底蕴,村风和民风淳朴,抗战年代曾经成为著名的红色堡垒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大王庄曾是冀中武强县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9年夏天,大王庄和它毗邻的北代、孙庄、耿庄,曾经成为冀中军区第八军分区第23团建立前进行政治和军事整训的地方。通过这次整训后,第23团建制1300多人,活跃在冀中战场,屡建战功。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军区军政干部学校的校部也曾设置在大王庄。


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年代,尤其是1942年残酷的“五一大扫荡”中,大王庄村凭借其并不丰裕的物产和坚定的抗日意志,成为孕育和支持冀中抗战力量的坚定后方。青年人积极报名参军,许多农户成为英勇“支前”和掩护抗战军政人员的堡垒户。1940年春天,23团到武强、饶阳一带执行任务,15岁的高阳县小八路、司号员宋述分在随部队参加的一场战斗中受伤,被群众从战场上抢救回来,秘密转到大王庄村堡垒户石奶奶家养伤。老奶奶冒着敌人多次搜查的危险,言说小八路是她“得病的孙子”,日夜守护在他的身旁,一口饭一口水地把宋述分救活。宋述分两个月后伤愈归队。2005年6月18日,81岁高龄、辽宁省广播电视厅的宋述分在家人陪同下奔波1800多公里前来寻访救命恩人石奶奶……


现代农业的前沿


武强县有个10万亩耕地的宽阔地带——“北大洼”,大王庄村是“北大洼”的核心村庄。武强县委县政府按照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方针和战略,利用“北大洼”的天然优势,在大王庄村北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区,大王庄村遂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核心区域。


该村为示范区项目的落地,以土地流转政策积极提供用地保障。目前,北大洼现代农业示范区内已引进落户蒙牛、现代牧业、赛元生物科技、韩国世农、富源牧业衡水饲料基地、河北乐优现代农业等30余家农业龙头公司。并打造出了一批有特色的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旅游采摘园。在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产生大量经济效益的同时,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带动当地老百姓加快致富步伐。大王庄村依托武强县现代农业示范区,也不断增进农户综合收益和集体凝聚力,实现了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户增收“一根甘蔗两头甜”。


作者:刘金英  编辑:李耀荣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从“满格信号”到“幸福满格”|看驻村书记马玉才的六年“移动答卷”
社会
探访雄安“创富工坊”:“生态馈赠”变富民资源
天下
老报今读丨从“一园难寻”到“处处皆景”
文旅
南马庄的烽火记忆
文化
河北故城:坑塘变游园 扮靓和美乡村
县域
衡水乡村记忆|八里庄记忆
文化
【影像】八一建军节 | 雄安红色记忆
天下
“冲在前,护家园,我们是青年党员!”
天下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老区行|西柏坡:红色南庄起新韵
天下
石家庄元氏县黑水河乡佃户营村党员干部素描
天下
去APP浏览更多内容
AI时政画报|建起中国人的“太空家园”
学习新语|“书香是一种氛围”
一习话丨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重磅微视频|习近平的航天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