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学院污染土壤修复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落地实施
衡水日报 记者 张占祥 张洪宁 编辑 张占祥
2023-10-25 10:54
进入 经济动态 阅读更多内容

22日上午,景县龙华镇河北景化化工有限公司院内,大型扭矩喷粉钻机飞速运转,正在进行止水帷幕作业,由衡水学院魏淑珍教授团队牵头的河北景化污染土壤修复与风险管控项目进入紧张施工阶段。该项目通过招投标形式获得经费支持2100多万元,2023年7月落地。

图为衡水学院魏淑珍教授指导项目施工。张占祥 摄

水、气、土是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三大要素。随着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水、气、土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其中,工业用地、农业用地及河流湖泊的底泥环境等土壤污染问题凸显,健康风险和环境风险不容忽视。生态环境类(治理或修复)重大项目的实施既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举措,更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需求。

图为项目施工现场。张占祥 摄

项目污染地块为已停产并拆除的化肥生产企业用地,调查及风险评估结果显示,该地块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并存在黑色土壤和异味土壤。如果土壤中氨氮含量超标,会增加地下水存污染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相关规定,为保障人群健康,该地块须开展污染土壤修复与风险管控工作,确保达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确定的风险管控、修复目标。

图为衡水学院魏淑珍教授指导项目施工。张占祥 摄

河北景化污染土壤修复与风险管控项目主要为污染地块超标土壤、异味土壤和黑色土壤选择高效、经济、可行的修复技术与控制措施,为该地块超标地下水选择合适的管控技术。通过工程技术手段,使该污染地块的人体健康风险和环境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达到地块安全利用的目的。

图为项目施工现场。张占祥 摄

依托高校科研优势,承接生态环境类(治理或修复)重大项目是高校特别是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的需求。生态环境类重大项目,具有技术专业性强、技术复杂程度高的特点,靠照方抓药的工程手段很难高质量完成。河北景化污染土壤修复与风险管控项目由衡水学院魏淑珍教授团队牵头,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通过技术手段边问诊边开方边治疗,不但能够保证项目高质量完成,而且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更为显著。

图为衡水学院魏淑珍教授现场查看土质。张占祥 摄

近年来,衡水学院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结合学科特色与优势,积极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创新,培育组建省级科研平台,打造高水平科研团队,扎实开展产学研合作,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衡水乃至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高校力量。

图为衡水学院魏淑珍教授现场检验水质。张占祥 摄

为了更好地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设,衡水学院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突出育人导向,强化实践实训,拓展培养路径,构建通识与专业、课内与课外、教学与科研、创新与服务协同推进的人才培养新格局,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的同时,不断探索学生见习和实习的新思路,建设专业性实践教学基地,增加实践时间,开拓实践空间,开发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工作一线得到实践锻炼,增强学生们的应用和就业能力。


该项目的落地实施,是衡水学院服务地方经济、深入推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是该校科研团队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能力提升的一次飞跃,对相关领域项目的拓展具有显著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为承接省市重大项目奠定了良好基础。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衡水湖边走一走,有水有鸟有乡愁
天下
央媒省媒关注科技助力湖城“三夏”生产
社会
走,奔“县”去!——下沉潮流中衡水县域旅游的崛起之路
天下
【新闻发布】《衡水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7月1日实施 以法治力量呵护城市“呼吸”
社会
“土得保”有机肥助力我市绿色农业发展
社会
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 | 第二届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系列大赛决赛落幕
天下
肝病专家齐聚衡水 共商医防协同新策
健康
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丨场景驱动创新,前沿技术加速“智变”
天下
衡水市制定贯彻落实《河北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实施方案
健康
衡水:努力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争先进位
天下
去APP浏览更多内容
衡水市迎“七一”文化惠民演出圆满落幕
市中级人民法院举办青年干警读书会
壹视界·任平文章解读丨“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发展前进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 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