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强乡村记忆》系列丛书编纂工作正式启动
衡水日报 编辑 李真 赵松
2022-07-06 17:20
进入 大美枣强 阅读更多内容

赋彩经济社会发展 增进人民家国情怀

——《枣强乡村记忆》系列丛书编纂工作正式启动



近日,由枣强县政协组织实施的《枣强乡村记忆》大型系列丛书编纂工作正式启动。


《枣强乡村记忆》系列丛书共11卷(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枣强县第一套以乡镇为单位的综合性史志类丛书,也是全省第一个县级村史全域覆盖的文化工程。本着明古详今的原则,上溯至事物发端,下限至2021年,涉及全县11个乡镇 553个行政村,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教育、民族宗教、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总字数预计在500万以上,是一项艰巨浩大的文化建设工程。系列丛书,以乡镇为单位分卷成册,以乡(镇)志和村史的形式进行编纂,是枣强县一套完整的乡村历史文化百科全书。


枣强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绵延数千年农耕文明的熏染和积淀,为枣强留下了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董仲舒石像、侯冢古柏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营皮毛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使枣强成为文化底蕴十分厚重的区域。



枣强深受燕赵文化和齐鲁文化的双重熏染,是汉代大儒董仲舒的故乡,中国传统儒学藉由“董子三策”而新兴并汇入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脉。枣强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枣强属晋冀鲁豫边区的冀南区,枣强人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为民族的解放和独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枣强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发奋图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长足进步,人民生活稳步提升,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枣强乡村记忆》系列丛书,通过在全县挖掘、整理、整合红色主题与乡土精神的提炼与萃取,为枣强县新经济业态寻求人文价值承载体,为新一轮乡村振兴提供历史借鉴;以“乡愁”紧密联结县内外的枣强乡亲,通过纽带互动,加强合作,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激发枣强人民热爱家乡、奉献家乡、建设家乡、振兴家乡的勇气与力量;整合珍贵的历史记忆,传承优秀文化,展示家国情怀,延续枣强文脉,为“经济强县、美丽枣强”建设增添高品质的文化内涵,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实现铸魂育人。



《枣强乡村记忆》系列丛书,将为深入了解国情县情、把握县域发展规律,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汲取营养,凝聚共识。书中所蕴含的枣强精神、枣强风采、枣强品格,为新时代枣强人民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必将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枣强、谱写新时代枣强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激发起源源不断的动力。


目前,《枣强乡村记忆》系列丛书编纂工作已在全县五个乡镇陆续启动,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全县11个乡镇共计11卷套全部完成。


通讯员:刘艳萍 郑焕恩 孙景泰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留住乡村记忆 这事儿值得做——枣强县政协推进《枣强乡村记忆》编纂工作纪实
社会
枣强县政协:编纂《枣强乡村记忆》赓续乡村历史文脉
社会
【人间烟火满邯郸】醇厚的烟火气 时尚的文化街
天下
归来·久别重逢的生态之美④|沙退小坝子
天下
习近平与青年书|“珍惜韶华、奋发有为”
时政
文化大观丨藏书大家——武强北代贺氏
文化
回访|推动绿色发展 切实筑牢京津生态屏障
天下
2021,他们离我们远去
文化
十月人民好书榜 | 读书不觉已秋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文化
天天学习 | 习近平“四下基层” 时间久远却影响深远
时政
去APP浏览更多内容
增强免疫力,多吃六道菜
带着梦想启航 衡水十三中学子新年愿望来一波
点赞激潜教育 共鉴奋进成长 白祥友校长工作室期待与您更好的相见!
衡商相约 聚势启航 衡商总会第二次会员大会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