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湖——人与自然共生的难忘故事
衡水日报 原作者 赵云旺 编辑 董策
2021-11-08 10:52
进入 专题新闻 阅读更多内容

一湖碧水的非凡前世


衡水湖,古称信都洚、博广池 、冀衡大洼,“盛产美蟹佳虾,岁贡王朝,以充膳府”。如今的衡水湖有着“京津冀最美湿地”“京南第一湖”“东亚蓝宝石”等美誉。它像一块灵动的碧玉,镶嵌在冀州、桃城两片城区之间,为广袤的华北大平原增添了一丝灵动的色彩。史料记载,古衡水湖水域最广时曾由尉迟潭、冀州海子和衡水洼三部分组成,俗称“三海”。由于入湖水系的变迁,古衡水湖的水面逐渐缩小,到了近代,一般认为衡水湖的前身千顷洼,南起冀州城西南堤里王村北,北至滏阳河右堤(上起滏阳河南岸北律村村东,沿滏阳河右堤下至衡水城西南干马村西);东邻盐河故道,西至南良村和巨鹿村东。这片洼地南北最长处约 25 公里,东西最宽处约 10 公里,总面积约120 平方公里。洼内西高东低,一般低于周围地面 4 至 5米。历史上,古黄河、古漳河、滹沱水、滏阳河(指康熙四十五年以前),曾多次在此汇流,因此千顷洼实际上是冀东南平原上一座天然水库。



随着清初漳河的南徙和近代滹沱河的北徙,流经千顷洼的上游活水几近断绝,这片亘古大泽逐渐沦为季节性湖泊,从而使人们对它的农业开发提上日程。清代,从直隶总督方观承到冀州知州李秉衡再到吴汝纶,他们先后在湖区挖河排沥 ,目的都是为了开湖造田,千顷洼之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因丈量湖内土地而产生的。开湖造田的行为一直持续到上世纪 40 年代中期,国营冀衡农场的创立使之达到了巅峰。此后,人类对这片湖泊的影响不断增强,不同的是开发模式由垦荒造田变为修建水库。水库的兴修过程持续多年,直到把它建成一个能蓄能排、能引能灌、功能完备的大型平原水库。在此过程中,人们的观念理念也在不断更新提升,由单纯的开发变为开发与保护并重,人与湖、湖与城和谐共生。



千顷洼由湖到田,再由田到湖的变迁,就是一部衡水经济社会发展史的缩影,是人与自然、人水关系、湖城关系和谐发展的生动印证,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力诠释。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衡水人民开发保护衡水湖的功绩足以彪炳史册。华北平原上一系列古湖泊:宁晋泊、大陆泽、东淀、西淀、扶柳泽都曾和古衡水湖一起闪耀在历史的星空,然而如今皆已是沧海桑田,难觅芳踪,而美丽的衡水湖能够和我们相伴至今,润泽华北大平原,可以说是衡水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时代共同赋予这块土地的丰厚宝藏。


衡水湖之名的由来


具有平原水库意义上的衡水湖,诞生于上世纪 50 年代末。那是一个战天斗地、激情燃烧的时代。翻开浩瀚的史册,我们不难发现有许多水库都诞生在那一时期,比如著名的密云水库、十三陵水库、岗南水库等等。在响应上级号召,兴修水库灌溉农田的背景下,衡水、冀县、枣强三县把目光同时瞄准了冀衡农场所在的千顷洼。经上级批准,国营冀衡农场从千顷洼迁到小辛集村。洼内的顺民庄、胡家庄同时实施搬迁。


制图 董忆锋 卢新民


据史料记载,1958年4月23日,冀县成立了“千顷洼灌溉工程委员会”,时任县长康健任主任,县委常委庞振合、宋榜录任副主任,委员 12 人,5 月 14 日组织了34000 名民工,进驻千顷洼。衡水县也不甘落后,第二天组织了 16703 名民工,开进千顷洼。据了解,枣强县施工队伍主要是进行冀码渠工程的施工,也在此前后进场。用极短的时间调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办成一件大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数万水利建设大军一起开进千顷洼,我们可以想象当时工地上彩旗飘飘,人马喧腾的动人场面。冀县团队奋战38天,完成土方175万立方米,筑起了数十公里的“西大堤”;衡水县团队奋战21天,完成土方75万余立方米。这一时期的水利建设工程包括:开挖了从码头李镇到冀州南关约 25 公里长的冀码引水渠 ;修建了南起冀州北关,北经绳头庄村东至(旧)阎家庄村东北的“西围堤”,该堤又呈弧形向东北延伸,经侯家庄、谈家庄村东南、吴杜村西北,形成北围堤 ;修筑了湖区沿岸的东、南围堤;对湖沿岸入湖的沟渠、河流故道进行堵口;修筑了西起后韩家庄村东“西围堤”、东至徐家南田村西北与东上岸围堤相接的中隔堤,该堤长约 5 公里,把衡水湖分为南、北两湖。


古代黄河行径线路示意图

制图 董忆锋 卢新民


配套工程随后启动,水利建设大军在冀码渠首、渠尾(衡水湖进口)及中隔堤东端分别修建了冀码渠引水闸、衡水湖进水闸和中隔堤节制闸。这样,冀码渠引来滏阳河水先进入南湖,根据来水量调节中隔堤节制闸进入北湖,如水少,关闭此闸,只在南湖蓄水,北湖洼地仍可耕种。蓄水是为了灌溉,为实现这一目标,水利建设大军在湖东部开挖了衡水湖与盐河故道、索泸河、清凉江等河道相连的北干、中干、南干三大灌排渠道,总长 55.46 公里,俗称“三干渠”,它们可以把湖水引到武邑、枣强两县农田。资料显示,经过一年多的奋战,到 1959 年 6 月,在千顷洼里建成了面积约 60 平方公里的衡水湖引蓄水工程,设计蓄水位 22 米,相应蓄水量 2.23 亿立方米。当年汛期开始蓄水,共引、蓄水 2.15 亿立方米。


衡水湖一名的由来,和行政区划的变更有直接关系。1958 年 11 月,冀县、枣强、衡水、武邑四县合并为衡水县,俗称衡水大县,因此这一工程顺理成章被命名为衡水县衡水湖引蓄水枢纽工程,又称衡水湖蓄灌工程。从此,千顷洼又称衡水湖。1965 年至 1968 年,海河工程中的滏阳新河和滏东排河,从原衡水湖北部穿过,使衡水湖东湖区面积由 60 平方公里缩减为 42.5 平方公里。


十二年建湖小史


衡水湖建成 3 年后,由于湖边耕地发生次生盐碱化现象,不得不放掉蓄水。10 年后的 1972 年,为了抗旱保收,冀县政府在原衡水湖的东南部凭借自然地形修建了一个冀州小湖。这座小湖利用了原衡水湖东堤和南堤,顺着吴公河右堤再筑了一道西堤,又从王家口村西南筑了一道北堤,形成一个面积约 10 平方公里的小水库。当年冬动员冀县从海河工地回来的民工进场施工,机关干部也轮流参加劳动,到 1973 年春天,小水库修建完成,共完成土方 67 万余立方米。同时修建小库南关进水闸。这个小库设计蓄水位 21 米,蓄水量 0.32 亿立方米,当年成功蓄上了沥水,取得了较好效益。因属冀县兴修,又区别于原来的大湖,就定名为冀县小水库,俗称冀州湖或冀州小湖。


冀州湖的修成,为衡水湖蓄水工程的重新启动起到了示范作用。1973 年,为蓄水抗旱,东洼(衡水湖)恢复蓄水。此后五年间,衡水地区行署组织衡水、冀县、武邑、枣强四县进行了一系列的衡水湖扩建及配套工程建设。1974年加固了东洼西围堤(以后改为中隔堤)和北围堤(前韩家庄村以东至京大路),开挖了中隔堤西侧的截渗沟,修建了后冢、李庄两座排水站,重建了南关进水闸。1974 年,衡水地区水利局成立了千顷洼管理处,负责衡水湖引蓄水及闸涵工程的岁修等工作。一些基础性的土建工作完成后,即着手进行向湖内引水的工程建设。

这一时期,因为海河工程改变了滏阳河流域的水系原生态,再加上滏阳河上游大大小小的水库,使滏阳河下游已经无水可引,旧的向衡水湖引水的冀码渠完全失去作用。若想向衡水湖蓄水,就得从滏阳新河和滏东排河上想办法。为达到蓄水目的,1974 年冬至 1975 年 6 月,衡水地区水利部门修建了滏阳新河右堤穿堤涵洞,1975 年至 1976 年先后修建了滏阳新河深槽西羡节制闸、滏东排河东羡节制闸、五开节制闸。因滏阳新河和滏东排河已把原冀码渠拦腰截断,故又重新扩挖了冀码渠,这样,滏阳新河和滏东排河的水就能通过这些闸涵及引水渠道顺利进入衡水湖。


为扩大库容,发展农业生产,1976 年冬,衡水地区行署召开会议,对大力扩建千顷洼的各项工作进行了部署。11 月 5 日启动湖内村庄及水利设施的勘测工作。1977 年春,衡水地区行署成立了“千顷洼建设指挥部”,时任地委副书记李春雨任副主任,地区水利局局长孙琪、副局长李树才任副主任,武邑、冀县、枣强、衡水各县相应成立施工指挥部。惊蛰过后,各县施工队伍陆续进场,共有两万多名民工,69 个公社参与了工程建设,7 月,衡水湖扩建工程完工。此期工程修筑了东起前韩家庄村北、西至良心庄的西洼北围堤,修复加固了中隔堤,加固南围堤,修补西围堤,兴建南尉迟进水闸、王口闸、前韩退水闸。1978 年又扩建了东羡节制闸、冀码渠进水闸。这次工程之后,衡水湖有了东湖、西湖之称。两湖总面积 75 平方公里,其中东湖 42.5 平方公里,西湖 32.5 平方公里,设计调蓄水位 21 米,相应调蓄能力 1.88 亿立方米。其中,东湖调蓄水能力为 1.23 亿立方米,西湖调蓄水能力 0.65亿立方米。两湖蓄水时,水利工程师李智军记录下了这一难忘时刻 :“1977 年 7 月 25 日 21 时,东洼(东湖)关闭大赵常节制闸,开始蓄水。”当年蓄水 1.56 亿立方米,其中东湖蓄水 1.16 亿立方米,西湖蓄水 0.4 亿立方米。


到上世纪 70 年代末,衡水湖的补给来源有二,一是滏阳新河和滏东排河来水,二是接纳西沙河、老盐河、冀午渠、冀南渠、冀吕渠、冀枣渠等河上游沥水。这几条河渠的沥水汇流流域面积 1654 平方公里,汛期来临,能为衡水湖补充一定水量,然而这两道蓄水系统受气候变化和上游水利工程影响较大,不能满足衡水湖蓄水需要。西湖自1977 年蓄水后,就没有再人工蓄过水。衡水湖的水源问题依然是影响它命运的主要问题。1983 年,时任衡水地区行署专员韩培甫向河北省四届人大提交了兴建卫千引水工程的提案,“卫”即卫运河,“千”即千顷洼。卫运河上游汇聚了许多发源于太行山南部山区的小河,上游水库较少,水量充沛,具备向衡水湖引水的便利条件。1984 年春,时任衡水地区水利局局长张根福主持了卫千工程的可行性研究,苏振鹏、李铁刚等五人小组历时半年多时间,完成了可行性报告。地区水利局规划处的张文轩、孙晓明、赵锡珍、王元培、刘文巧等人完成了《卫千工程初步设计》。引水工程得到河北省政府和山东省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1985 年 1 月 20 日,衡水地区行署成立卫千工程指挥部,时任专员平义杰任指挥长,副专员胡振国、刘锡锋,衡水军分区副司令员丁敖祥任副指挥长,韩培甫、张华任顾问。1985 年春,河北省政府拨款 800 万元,衡水地区和故城、景县、阜城、冀县、枣强、衡水、武邑七县市集资 1400多万元,动员了 4 万多名民工开始施工。工程从 3 月 1 日开始施工,6 月底结束。该工程自故城县和平闸引入卫运河水后,穿过清凉江、索泸河、南干渠、中干渠、盐河故道等河渠,经王口闸流入衡水湖。这一跨流域引水工程全长 73.83 公里。8 月 13 日中午 12 时开启和平闸后,卫运河水滚滚流入衡水湖,当年即蓄水 1.33 亿立方米。有了卫千引水工程,使卫河水、黄河水和岳城水库的水补给衡水湖成为可能。衡水湖从此进入长期稳定的蓄水状态,真正成为一座功能完备、配套齐全的平原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而且成为国家“南水北调”重点调蓄工程之一。上世纪 90 年代以后,衡水湖旅游开发提上日程,湖内堆砌了梅花岛等几座小岛,从 2001 年开始逐步在湖边建起了万亩森林公园,衡水湖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成为人们旅游休闲的好去处。随着蓄水的稳定,衡水湖的管理也日益完善,2000 年建立了河北省衡水湖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2003 年 6 月升格为国家级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管理处于 2005 年 6 月更名,建立了衡水湖国家级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党工委和管委会。



衡水滨湖新区十年


2011 年,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衡水湖这一华北平原独特的生态资源,衡水市委、市政府成立了衡水滨湖新区党工委和衡水滨湖新区管委会。桃城区彭杜村乡和原冀州市魏家屯镇成建制划入滨湖新区。时任衡水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丁绣峰任衡水滨湖新区党工委书记。过去,围绕衡水湖主要是建设和开发,通过建湖蓄水,逐步恢复原有的湿地生态系统。建湖完成后,这片湿地面临的就是如何保护利用和科学管理。衡水滨湖新区的成立是上层设计和制度建设的一个有益探索,标志着对衡水湖的保护利用进入新的阶段,使衡水生态湖城建设进入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的轨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秉承科学的保护和利用理念,衡水湖就像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接力棒,几代人数十年接续奋斗,谱写了一曲人类与湖泊湿地和谐共生的动人篇章。近年来,衡水湖这颗华北大平原上的璀璨明珠,光华愈发闪亮。从 2012 年开始,这里已成功举办了九届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2017 年,在湖畔建设了衡水园博园。连续四年与河北省住建厅共同举办湿地保护国际交流活动(2017 湿地园林与生态城市建设国际研讨会,2018 湿地园林与滨水城市衡水峰会,2019、2020 衡水湖生态文明国际交流会),聚集全球目光,向世界讲述人与湿地和谐共生的衡水故事。



十年来,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稳步恢复,西湖区实现实验性蓄水。湖内污染基本解决,水质稳定达到国家标准。湖内鱼类品种增多。在湖区栖息和越冬的鸟类品种和数量日益增多。2017 年,国内外专家在衡水湖一次观测到极危鸟类青头潜鸭308 只。2021 年,衡水湖记录到的鸟类种类增加到 327 种(截止2021年11月已达328只)。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对衡水湖鸟类监测和保护、候鸟越冬、春季候鸟迁徙等情况进行了报道。



十年来,滨湖新区从高规格的景区规划出发,致力于打造高水准的滨湖旅游生活体验。从自然生态之美、城市建设之美到和谐共生之美,建设高品质的滨湖旅游景区。把科技融入滨湖特色小镇建设,打造“旅游 + 科技 + 项目”产业园。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正在建设的国家篮球集训基地、滑冰馆,衡水园博园的改造提升项目等有机融合,使滨湖新区的景区“动”起来,旅游“活”起来。2019 年,全区接待游客 309 万人次。


在衡水市“十四五”规划中,衡水市委、市政府确定了滨湖新区的四大产业发展方向,即文化旅游、教育康养、会议会展、总部基地,这是衡水发展的新引擎,将为衡水跨越崛起提供强大动力支持。2021 年春,滨湖新区吹响了衡水湖创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的冲锋号。他们按照打造衡水市美丽湖城战略核心区标准,按照“生态优先、创新驱动、产城融合、旅游引领、保障有力”的基本要求,着力构建以文化旅游为引领,以信息、数字经济为支撑,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开创和谐滨湖、智慧滨湖、宜居滨湖、品质滨湖建设新局面。



未来的衡水湖,将成为衡水市的城市会客厅,北京非首都功能区的疏解平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态“微中心”。

来源:衡水湖杂志、衡水滨湖新区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专题

衡水湖5A级景区创建进行时

相关推荐
党建领航聚合力 情系湖城践初心 衡水市启动“衡路先锋 情系衡水湖”党建主题活动
社会
衡水“5·19 中国旅游日”28项文旅活动亮点纷呈
社会
衡水不远 故事很近 “定格你的城市记忆”2025年摄影作品展揭幕
社会
衡水滨湖新区开展“民法典宣传月”普法宣传活动
社会
衡水市“湖小苗”爱心社让留守困境儿童有了温暖的“家”
社会
央媒省媒关注衡水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社会
“感恩奋进 双争有我”主题群众文化活动暨河北省文化进基层惠民演出在衡水成功举办
社会
【湖城慢直播】奔赴夏日浪漫!来衡水园博园共赴花事之约
社会
“码”上通民意 “拍”下解民忧——衡水数字政务铺就便民“高速路”
社会
小葫芦上烙出大世界 ——访冀州区葫芦烙画匠人何胜旺
社会
去APP浏览更多内容
AI炒菜机器人+一酱成菜构建万店一味的“风味引擎”
[中能国新]集团投融资板块保理业务:盘活应收账款,优化资金流动
济南中医风湿医院怎么样?
故城县残联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残疾人增收致富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