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果子做成大产业 武邑红梨成为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衡水日报 记者 张玲玲 编辑 杨博
2021-04-26 09:21
进入 衡水速览 阅读更多内容


“我们种的红梨品种稀有,口感好、甜度高、外观美,每年一上市,就格外受欢迎。”日前,说起武邑红梨,武邑县武罗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武进达充满信心。


武邑县有2000年的种梨历史,是传统的梨产区。2015年,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和山东红梨研究所共同研发的一个全新的红皮梨新品种,武罗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买断专利后,冠名“武邑红梨”。武邑红梨,外皮红紫可人,内里香甜多汁,品尝后让人口唇生津、回味无穷。2016年,武罗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该品种至今,在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推广下,武邑红梨迅速在当地落地生根,成为我国最大的红梨种植基地。



近几年,武邑县以武罗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由合作社统一育苗,对红梨管护进行统一时间、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的生产技术指导和服务,并定期督促、指导和检查,促进了全县红梨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后来,红梨加入了武邑县域品牌“邑人制造”,受到消费者的欢迎,销量大增。2018年12月,“武邑红梨”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2020年,武邑县红梨种植基地被确定为国家红梨产业标准化示范区。


小果子做成大产业,武邑红梨也成为当地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一把“金钥匙”。武邑镇后张桥村的农民粘三是武邑县贫困户在武罗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脱贫的一个代表。粘三家有3口人,原来种了12亩地,玉米麦子轮种,去除成本后每年收入12000元左右。2015年,他在政府的引导下,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种植红梨,并把扶贫资金入了合作社的股,他和妻子还在合作社打工。“年底有分红,俺两口子在合作社打工一年能挣4万块,每年还有一万多的土地流转租金。一下挣了三份儿钱,仅用了3年的时间,俺就脱贫了,现在日子越过越好。”粘三开心地说。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0%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红梨园里
平原风
武邑: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社会
红梨丰收“映”红致富路
天下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 石家庄推动农村电商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天下
河北威县:河荒地上“长出”万亩新产业带
天下
衡水双胞胎姐妹一同被南京大学录取:并肩同行 各自精彩
社会
到老乡家里串门丨满园梨香日子甜
天下
【强国复兴有我·网上展示】从“大棚书生”到“红梨大王” 衡水青年武月鹏的十年乡村创业路
社会
高校科技力量 唤醒盐碱地沉睡资源
天下
阜平的丰收味道
天下
去APP浏览更多内容
第一视点·习近平在浙江的文化故事丨要保护好古村落
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全力确保群众安全度汛——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强化防汛救灾各项工作
时政微观察丨关乎人民幸福 关乎民族未来
小平台串起大服务——衡水市景县社区公益大讲堂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