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乡村记忆|忠勇遗风浩荡的武强县林东村
衡水日报
2023-02-02 09:45
进入 文华衡水 阅读更多内容


武强县武强镇林东村,240多户,830口人,村庄不大,但在千年古县武强,不仅是一个有着2000年悠久历史的古村,而且以忠勇遗风彪炳史册。


汉代,李将军为掩护刘秀捐躯


清代《武强县志》记载,相传李姓将军在为刘秀阻击王郎军时,中箭身亡于武强境内一处树林中。刘秀称帝后,追封李将军为李元帅,并在埋葬李元帅的地方修了一座元帅墓,其六个儿子尽孝守坟。日久天长,随之在树林以东立村,起名林东。


元代,李春“一邑保障”留美名


李春,元代武强县林东村人。《直隶深州总志》卷十一记载:李春生在金末元初兵乱之时,他因“武略过人”,既能带兵打仗,又有御敌的计谋,因而成了“集兵为一邑保障”的武将,后被招纳为官军,驻守东武州,后又以战功升迁为“定远大将军”,并兼任东武州节度使,行元帅令。李春任职期间,在辖区内实行了一系列的惠民举措,惠民安民,使辖区内出现了“科役平均,人无诤讼,有燕赵之风”的景象。


定远大将军李春墓前曾有石人、石马、石狮子等,周边树木郁郁葱葱,景致典雅优美,明清时代是武强县的“十大景观”之一。明代诗人辛继世留诗赞道:“武州节度继河阳,一代英名压战场。铁马还疑嘶夜月,寒霜古木几斜阳。”


李春不仅保家卫国彪炳史册,而且在李氏家族中开创了厚德向善的遗风,其后裔起名一直遵循“金木水火土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万世续荣昌”的排名歌。


当代,英勇抗战红色堡垒村


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年代,林东村发扬保家卫国的光荣传统,成为闻名冀中根据地的“红色堡垒村”:当时,这个百余户人家的村庄,有共产党员40多人,有80多人参加革命,几乎家家是抗属。


作为冀中“红色堡垒村”,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冀中区党委书记黄敬,以及冀中区党委组织部长罗玉川、在抗日战争时任中共武强县委书记的严镜波,还有更多没有记载下姓名的干部战士,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足迹。在那残酷的战争条件下,林东村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农家是堡垒,平原有靠山;小村讲大义,为国讲奉献”。


就是这样的一个小村庄,在烽火连天的严酷环境下,有多少个不眠之夜,干部战士和普通老乡并肩作战,他们乘着夜色加固地道、开挖交通沟,硬是把这百里大平原上的村庄构筑成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1942年,日军对冀中根据地进行惨绝人寰的“五一大扫荡”,那些被打散了的八路军战士,冒着危险回到林东村集结。当敲开堡垒户李立山老人家的房门时,老人二话没说,喊醒了正在睡觉的孙子李志檩到外边去放哨,他把回来的全部战士隐藏好。“五一大扫荡”后的第三天——1942年5月15日,就在林东村附近,武强县召开了“五一大扫荡”后第一次县委常委会。会后,县委书记严镜波、县大队大队长樊建平带领抗日军民又开始在林东村一带公开活动,使抗日军民的士气更加高昂。


抗战期间,林东村先后包括县委组织部部长李凤岗等29人为民族解放壮烈牺牲。在村上,还流传着“小兵李臣良和鬼子拼刺刀”“巾帼英雄李二姐”等与日寇英勇斗争的英雄故事。


村里建起两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新中国成立后,林东村干部群众在凝心聚力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同时,一直把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作为革命传统教育的主旋律,先后建立了两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林东村革命烈士陵园:烽火连天的1939年秋天,在武强县小范镇张家坟一带,冀中军区某部八路军战士与日寇发生了一场激战,15名八路军战士牺牲在林东村附近。是夜,林东村、北小范村百姓冒着生命危险,将烈士遗体抢回并安葬于林东村西南的石佛寺西侧。虽为无名抗日烈士,但武强人民并没有忘记他们,每逢清明时节,社会各界均自发扫墓祭奠,并于1995年8月,武强县委县政府和马头乡(现归属武强镇)党委政府为烈士墓敬立了“忠烈千秋永垂不朽”的纪念碑。


2014年,在举国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武强县委县政府、县民政局、武强镇筹资130万元,将林东无名烈士墓重新整修,占地6200平方米。其中修建纪念碑、纪念亭、纪念墙,栽种松柏树木及鲜花,并把林东村抗战期间牺牲的29位烈士的纪念碑一起移至无名烈士墓区内。重新整修和扩建后的林东村无名烈士墓,成为了武强县的又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林东村抗战纪念馆:该纪念馆是由烈士后代、老干部李志檩一家奔波10年建成的,是衡水市第一家村级抗战纪念馆。


抗战期间,林东村的李凤岗任中共武强县委组织部长。在与日本鬼子的斗争中,他英勇杀敌,为掩护战友而壮烈牺牲。2005年,李凤岗之子李志檩就提出用自家的房屋做场地,建一座抗日纪念馆。这个建议得到村党支部的支持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批准。此后,李志檩开始搜集整理有关抗战史料。在县委宣传部、县人武部及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下,他先后搜集、整理抗战资料和实物1200多件,终于以图文并茂和实物展览的形式,建成了抗战纪念馆。


抗战纪念馆分为《林东村留下了他们的战斗身影》《五一反扫荡》等9个版块。这座不同寻常的抗战纪念馆,迎来一批批部队官兵、民兵、机关干部、教师、学生等各界人士前来瞻仰。在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活动中,正在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如今,林东村在改革开放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大力弘扬历史文化和光荣传统,正在成为当地的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作者:刘金英  编辑:李耀荣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衡水枣强:第三届槐林文化宣传推介会启幕
视听
千亩槐林染琼雪 槐花飘香迎客来 枣强县以花为媒绘就农文旅融合新画卷
县域
衡水湖:研学大派对,想玩您就来!
县域
故城摄影家韩振明:用镜头记录30余载运河变迁
社会
“五一”假期 衡水推出近百场文旅活动丰富市民假期生活
社会
为了让江南梅花绽放在衡水湖畔——记衡水女企业家14年如一日执着坚守引梅育梅的梅花情怀
社会
湖城2019————精彩一瞬(二)
视听
23年,与模范林秀贞相伴同行
天下
央视纪录片《你的名字》来安平采拍冀中骑兵团故事 清明节播出
社会
安济桥赋
文化
去APP浏览更多内容
故城县零工市场架起就业供需“桥梁”
“五一”我在岗|衡水市图书馆里的“摆渡人”李佳
一戏入千年 冀忆衡水湖 ——大型沉浸式实景演出《大美衡水·湖韵千年》五一璀璨首演
非遗+品牌赋能 桃城区点燃“五一”文化消费新引擎